完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完美书屋 > 天下第一侯 > 第509章 沉默的十天

第509章 沉默的十天

    天元二十年九月,在秋老虎刚刚从这片大地上退去、秋风颤抖着靠近的时候,普通人心中的火焰却愈烧愈烈。
    九月初三发生在京兆府的暴乱止息之后,京兆尹为这些暴民保留了最后的体面——只是将他们赶了出去,并没有剥夺他们自由的权利。
    这些人感激涕零的同时就像是落入草原的火种,很快在干枯的草地上燃起一片又一片炽热的火焰。
    有关唐未济的消息像是飞一样传递了出去,连那些风都拍马不及。
    阴险、狡诈、作恶多端、人类族群中的叛徒,这些成为了唐未济身上贴着拿不下来的标签。
    九月初五,有人斗胆在天牢外面叫嚷着,要求将唐未济处以极刑,最好是千刀万剐,不然的话对不起前线死去的那么多战士,对不起剑南道枉死的数万百姓。
    九月初六,有人尝试着冲击天牢,想要将唐未济抓出来用唾沫淹死在人群的海洋之中,被羽林卫冲散。
    九月初七,天牢门口来了一群特殊人群,他们的儿子或者兄弟大多已经死在了浮池之渊的那片战场上。这群由老弱病残组成的队伍在天牢的门口,有的跪着,有的站着,有的大骂不止,有的不断沉默着磕头。
    有个白面书生站在人群的最前方,出口成章,以感染力极强的骈句述说唐未济的罪状,劝唐未济秉持心中最后仅存的一点良知,给这些已经死去的人一个交代。
    这文章被人记了下来,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秋牢劝唐贼书》,引经据典,文采飞扬,不愧天下第一才子的名头。
    跪着的一言不发只戚戚哭的,也有破口大骂的,站着的叉着腰,气势汹汹,最显眼的是那个沉默着磕头的,是个年轻的汉子,光着上半身,半身伤痕累累,瘸了一条腿,瞎了一只眼睛,只是跪在地上不断磕头,撞得“咚咚”响,头皮已经撞破了,地上流了一滩黑色的血。
    旁人问他他也不说话,只是一下跟着一下,敲钟一样撞在地上。
    那股子悍勇果决的气势引人侧目,有认出他来的人小声告诉旁人,那人是从浮池之渊退役的残卒,受了伤,打不了仗了,也没听他说家里人有谁还在,不知道为什么在这里磕头。
    是在给唐贼求情?可看他的模样却又是不像,是什么样的遭遇才会让这样一个连生死都习以为常的悍勇甲士跪在了地上?让他连尊严都尽数丢弃。
    没人知道为什么,因为这位名叫铁民的汉子什么话也不说。
    周彦岑领着众人在天牢门口站了一个时辰之后,成功燃起围观者的情绪,然后便悄悄溜到了附近的一座茶楼里,敲着自己发酸的腿,品尝着天都有名的金丝酥,嘴里骂着这群愚妇村夫。他什么身份,屈尊给他们讨公道,一群刁民,说什么都听不懂,白白浪费了这许多口舌,累死他堂堂第一才子。
    旁边有人替了他的位置,悄悄混入人群中,在人们的情绪刚刚舒缓下来的时候每每再度勾起怒火。
    羽林卫又来了,再次冲散了他们,人群呼啦啦散去,那个瘸腿的汉子也不见了,再看见他的时候,他披着一件破了的发黑的棉衣坐在墙角,死死盯着天牢门口。
    洗小净在这天进了天牢见到了唐未济。
    九月初八,天降暴雨,阴云不散,云中藏雷龙,电芒不止。
    瓢泼大雨中,空无一人的天牢门口不知何时出现了第一道人影,披着蓑衣,站在雨里,动也不动,被冻得狠了,过了半晌才叫嚷了一声,“唐贼身上背着千万条性命,在牢里睡得安生么?”
    稀稀拉拉的人影如同一条条孤鬼,自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白色的几乎连成了一片瀑布的雨幕挡不住他们,他们在这片白色的天地中逐渐显出黑色的身影,用秋虫一般微弱却撕心裂肺的声音与天地间轰鸣的雨水作斗争。
    这一天的人比昨天的人更多,同样多是老弱妇孺,拖家带口,还有孩子。
    黑压压的人群就这么站在雨里,浑身湿透,眼睛眯着,被雨水砸得都睁不开。
    有人踉跄着倒下去,伏在冰冷的泥水中间粗重喘息。热气才刚刚从嘴里呼出来便被雨水撞散,残存的气息撞在水洼上,连一丁点涟漪都没激起。
    没人看他一眼,没人理他,他自己又挣扎着站了起来。
    他们堵在天牢的门口,从最开始的寥寥的嘶嚷到后来的寂寂无声,只用了一丁点的时间罢了。
    铁民又一次磕头,鲜血把雨幕下面的水泊染出了一小片轻微的粉红色。
    天牢口偷偷摸摸进去一个人,被许多人护着,撑着伞,披着蓑衣,裹着厚厚的袍子,兜着脸,是宫里出来的一位小公公。
    周彦岑又来了,这位为民请命的大才子不顾自己柔弱的身体,冒雨为他们主持公道。
    有人劝他回去,他满腔热血,表示唐贼这样的人一日不除,他一日寝食难安,势必与众人共同进退,为大唐清除奸人,还大唐百姓一个公道。
    他相信他个人的实力虽然低微,却也有积土成山的那一天。为了这天下的公道,为了他个人的道义良心,为了文人传承的风骨,他宁愿赌上自己的性命。
    据说周大才子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仅仅只披了两件蓑衣,连雨伞都不要。为他撑伞的书童被他呵斥下去帮一位老人家打伞。
    宫里出来的小公公什么多余的话都没说,只是把外面的情形如实告诉了唐未济,顺带着还告诉了他圣皇不久之后会依诺把他放出去,希望少游侯早一些做好准备,圣皇不会去管这些事情,是生是死看他自己。
    小公公说了这些之后匆匆走了,火烧屁股一样,在这些置生死与度外的人面前,他坐立不安,甚至连多看一眼都瘆得慌,只能落荒而逃。
    天牢外的那群人身上似乎藏着某种力量,那种力量能压死人,至少小公公觉得唐未济若是摆脱不了罪名的话,出来的那天就是他死的那一天。
    和他的实力没有关系,当他的名声和所有的内在都被毁掉的时候,唐未济这个人是否存在于这个世上已经不重要了,甚至活着都会是一种恶毒的惩罚和煎熬。
    万夫所指,人心即碎。咒骂是有力量的,尤其是当他们还站在“正义”一方的时候。
    羽林卫又来了,只是冲击的势头弱了许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场大雨,还是因为那些人身上流露出来的让人敬畏的气势,他们只是驱散这些人用的时间比之前多了一倍。
    九月初九,重阳。
    雨后晴,天光净,云淡风轻。
    地上的积水不深,只有浅浅的一层,当银镜一般薄的水面上那朵云彩被第一只脚掌踏碎的时候,天牢的狱卒从门后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
    又来了。
    人群再次出现,经受昨天的风雨洗礼,他们之间似乎缔结了某种意义上的同盟关系,这种关系是不需要有人鼓动主持的,是极具默契的。
    铁民头上的伤疤就没有好过,鲜血在地上又一次晕开,皮肉已经开始溃烂,伤口处隐隐约约能看见骨头。
    他们已经不再喧闹了,没有最开始的哭闹声,没有咒骂声,没有后来的偶尔响起的叫嚷,只有沉默,唯有沉默。
    在这死寂一般的沉默中,坚定变得更加坚定,冲击汇聚成更大的冲击。
    所有的念头逐渐褪去,这些被周彦岑鼓动过来的人已经把浮池之渊破碎的账算在了唐未济的头上。
    他们的心中现在有且仅仅只有一个念头——誓杀唐贼。
    这个念头已经超过了生死的恐惧,所以给正常人带来极度的震撼,给不得已站在他们对面的人带来恐惧,比如狱卒,比如羽林卫。
    羽林卫今天没有来。
    天牢里有个狱卒不堪重压,告病回家,来了个年纪挺老的狱卒替了他的位置。
    老狱卒熟悉了天牢里的各个地方和禁制之后,在外面摆了一通小酒,请同僚吃了一顿饭,发了一通牢骚,同时介绍了一下自己。
    据说他是第二次来天都了,本职也是狱卒,不过是江南道那边的,混了大半辈子也没混上牢头,没想到竟然也会有看管天牢的这一天。
    同僚纷纷安慰他,话里话外透露了不少天牢里的潜规则,同时也在不经意间把他们的习惯一一都说了出来。
    老狱卒仔细听着,频频点头,深得众人欢心。
    九月初十,人群照往常一样过来,羽林卫仍旧没有来,但多了许多旁观的人。
    今天太阳正好,温煦不晒人,一直站着的人群里有几位年老的撑不住那场大雨,病倒了,仍旧被人抬了过来,就放在最前面,正对着牢门。在他们后面是那些东倒西歪、面有菜色、干瘦如柴的小孩子。
    杀人诛心。
    许多正义使者终于加入了战斗中,他们开始为这些人声讨,开始为这些人造势,危机进一步扩大。
    老狱卒特地去看了一趟唐未济,上面说是重犯,不能怠慢了。
    九月十一,骚动再一次加大,唐未济更多的“罪证”被挖掘了出来,其中包括但不仅限于往朝堂内部塞官员,意图左右朝廷;谋反;夺人妻女、霸占田地。
    老狱卒今日没去看唐未济,只是在不停喝酒。
    九月十二号,被泼到唐未济身上的脏水越来越多,诸如与圣后有奸情,试图控制方寸山之类的事情数不胜数,更离谱的是许多陈年大案,不管有没有结果都往唐未济身上扣。
    九月十三号,力度进一步加大,传闻已经到了离谱的程度,暗中主导舆论的那些人似乎还觉得不够,脏水持续升级。
    天牢门口的人群已经越来越多,并且因为羽林卫不再出现,他们也不曾散去,日夜守在门口,把天牢堵得死死的。
    九月十四号,唐未济的罪名已经从奸淫幼女到谋反逆臣无所不包,只要是大唐律令中所有禁止的一切,唐未济都已经犯了,包括违反道德的事情,一件不落。
    声势一边倒,天都里面只剩下了一个声音,那就是处死唐未济。
    不管是大皇子还是曾经给唐未济说过话的二皇子,甚至连瑾公主都失去了声音。
    没有人站出来给唐未济哪怕说那么一句好话,其中骂唐未济骂得最狠的是当初的班道远,大部分离谱的恶毒的罪名都是班道远亲口述说。
    他投向“正义”的举动赢得了众人的欢迎与赞同,唐未济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
    罪恶终将被审判,公平和光明永远站在群众这一边,胜利的曙光在天边出现,只需要等待月亮的落下——唐未济在牢里待不了多长时间了,据悉后天就是他从天牢里出来的时候。
    九月十五号,上万人坐在天牢的门口,将最开始不畏风雨的那几千妇孺包裹在最前方的中央。
    后来出现的那群人中,偶尔有整齐的口号出现,无不是咒骂唐未济,表明他们的决心的。
    毒草在天都这片压抑的根本没有人阻止的环境中肆意增长,有关唐未济的传闻再一次进化,人们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将所有能够罗列编织的罪名安插在唐未济的头上。
    他们不厌其烦的向所有见到的人兜售着这些说辞,不厌其烦的向人们述说唐未济是多么邪恶,甚至有言论说只要杀了唐未济,妖族就会败退。
    在这些言论的宣扬下,在大唐的朝廷似乎彻底死掉的情况下,人心的不可测性又一次出现,某些人不愿意看见的一些情况与念头在尚且还有一些理性的人心里出现。
    它们就像是一颗种子,开始发芽了。
    明天便是唐未济出去的时候,老狱卒提了一壶酒,给唐未济送行。
    能从天牢里出去是喜事,有酒,自然也要有肉。
    肥瘦切浇上卤汁辣油子的猪头肉,清蒸的一整条肥美鲈鱼,一盘子蟹黄都溢出来的大闸蟹,一串烤乳鸽,一碟牛蹄筋,一碟手抓羊肉。
    唐未济吃了一口,停了筷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被同桌爆炒数次后终于黑化了(追妻火葬场) 师尊每天都在勾引徒弟(1v1) 赌 (校园,1V1) 很乖(1V1 高H)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锋入(糙汉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