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完美书屋 > 继承一座植物园后 > 继承一座植物园后/我的植物园爆火全网 第131节

继承一座植物园后/我的植物园爆火全网 第131节

    ……
    一进入操作间,叶晗便闻到了一股东岭白茶的茶香,这是经年累月烘干、制作等所残余的茶香,十分好闻。
    这里的设备齐全,有茶叶杀青机、揉捻机、理条机、烘干机等机器,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进行操作配合,从而使一整套的流程达到标准化。
    烘干后的茶叶整体会非常匀称,叶白脉翠,嫩绿成朵,最大程度的保留氨基酸等成分以及馥郁的茶香,达到高端茶的标准。
    茶农将竹筐中的茶青慢慢倒入杀青机器中,因机器限制,每次只能放一部分,由师傅操作,保证每一颗芽都能在250-300c的高温下受热均匀。
    冯老板站在旁边,看着从竹筐里倒出的嫩芽完全愣住了,瞳孔微缩。
    这是……?
    他立即走上前去,迫不及待得拿起其中的几颗仔细查看。
    虽然经过摊凉丧失了一部分水分,但依然能够看到嫩芽的粗壮程度,几乎每个都达到了最完美的标准。
    要么是单纯的玉白色的芽,要么是还未展开的一芽一叶,芽比叶粗壮得多,鲜嫩到颜色浅绿泛白,让人第一眼就知道是头采品质。
    每个芽都有至少2.5公分,芽叶成朵、肥壮有力,色泽鲜亮,大小均匀,简直达到了特级中的贡品级别!
    冯老板内心掀起了惊涛骇浪,他开茶园十几年了,极少能采到这种等级的芽头,可能几千个里面能有一两颗。
    可是这里……他放下刚才的几颗又捻动了一小把,居然全都是这种!
    实在太惊人了。
    这样看起来,龚白那边的头采茶跟这个相比,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怪不得——
    怪不得那些采茶工能采六七斤的嫩芽,因为这里的单个茶芽要比其他茶园的重1.5-2倍!
    别人5-6万个芽头产一斤精品茶,花间集只要3万个芽头就能产一斤。
    产量瞬间就上去了。
    而且是贡品级别。
    物以稀为贵。
    这种级别的茶叶太稀少了,绝对会有大把大把的人为此买单。
    “宋师傅,你操作杀青机器的时候仔细些,注意把握温度,一定要翻面均匀,注意时间……”
    冯老板深吸一口气,事无巨细地交代起来,心跳声砰砰作响,心情罕见地有些紧张。
    但着实没有必要。
    宋师傅是二十多年的老师傅,每年为茶舍制作上万斤的成品茶,机器也是自动操作,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与他的紧张相比,叶晗反而平静得多。
    她研究了一番杀青机器的使用方法和师傅的操作,与旁边的人商议道:“冯老板,加工费要等到4月份茶叶数量全部统计出来才能核算,就按照之前说的费用……”
    冯老板摆手:“费用什么的都是小事。”
    叶晗:?
    20元/斤的加工费,假设30亩茶园产茶6000斤,加工费就是12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冯老板一时没说话。
    他闻着杀青后进入烘干步骤的茶叶,随着机器的翻滚茶香四溢,那股香气简直令人迷醉。
    这无疑更坚定了他的想法。
    冯老板心中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殷切地道:“叶园长,您看咱们也合作了很长时间,这次的费用就免了。
    所有的机器都是现成的,充其量就是师傅的辛苦费,包个大红包就成。
    不过,我希望你能把头采茶卖给我,直接按市场价收,您看怎么样?”
    茶舍茶舍,靠得当然是茶的品质。
    他这些年积累了不少老客户,去年还进行了茶舍的扩张,眼下缺的就是名气。
    而这款贡品级东岭白茶,稀有、品质极高,一定会虏获那些挑剔的老茶客的心,从而给他带来名气。
    凭借着那么多年的经验和商业嗅觉,冯老板对此非常有信心。
    眼下只要看叶晗的态度。
    可千万…要答应啊。
    第75章茶室规划
    叶晗早在之前便想过茶叶的用途。
    当初规划茶园的时候,考虑的便是饮品店的茶饮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茶叶,而这部分的成本非常高,每个月至少有几十万的支出,占到成本的30%-40%。
    如今,虽然大部分的桂花系列饮品和茶包已经下线,但由于花间集人流量巨大,年轻游客众多,加上饮品真材实料、味道好,饮品店门口依然每天排起长队,每月的营业额超过百万。
    在这种情况下,每月消耗的茶叶成本占到20%左右。
    粗略计算下来,一年需几百万的花费,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而自己打造茶园,便能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节省开支,使利润率达到最高。
    目前饮品店的需求最多的茶叶为乌龙茶中的铁观音和红茶中的祁门红茶,均为特级,单价800元/斤,批发价500元/斤,档次非常高。
    现在有了自己的茶园后,她准备把雨前茶作为饮品店的原材料。
    根据花间集茶树的品质,雨前茶大概率也是特级,最低为一级,足够满足茶饮的需求。
    不过东岭白茶按照绿茶的原理加工,属于绿茶,与乌龙茶的口感存在一定差别。
    对于这点,叶晗也考虑过。
    其实可以将一部分雨前采摘的鲜叶做成乌龙茶。
    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茶叶品类的最大差别在加工工艺,绿茶不发酵,乌龙茶半发酵,红茶全发酵,但它们的原材料都是茶树。
    就像一条鱼,可红烧、可清蒸、可炖汤、还可煎烤,做出的味道不同,原材料却都是那条鱼。
    当然,每种茶树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加工方法。
    尤其是久负盛名的十大名茶,茶树品种为专门培育,产地为限定范围,自然不会制作第二种茶叶类型。
    东岭白茶的茶树最适合做成叶白脉翠的绿茶,但做成乌龙茶也未尝不可。
    当地有一些茶园老板曾尝试过,用这种鲜叶做成的乌龙茶醇香中带着鲜甜,汤色清澈明亮,同时氨基酸含量远超出其他茶叶,有种独特的口感与特性。
    没准比目前所用的铁观音更具风味。
    叶晗觉得可行。
    等到4月中旬,就把采摘后的雨前茶一半做成绿茶,一半做成乌龙茶。
    雨前茶的产量最高,应该足够满足饮品店的需要。
    至于明前茶,品质比雨前更高,用来做饮品有些浪费,肯定要单独销售,让游客品尝最为纯正的明前特级东岭白茶。
    目前市面上明前特级为600-800元/斤,但花间集的品质肯定比市面至少高一个等级,叶晗规划的价格在1200-1500元之间。
    届时可以做成精美的小包装类型出售,冲泡方便,更符合当代年轻人的饮茶习惯,价格看上去也没有那么贵。
    至于头采茶,对标的是贡品级别,价格完全超出了大众的购买能力。
    而且对品茶不够精细、对茶叶了解较少的人而言,很有可能品尝不出它和明前特级的区别。
    毕竟明前茶的品质已经足够好。
    叶晗想,舍得购买这种等级茶叶的人,要么是口味挑剔的老茶客,要么会把它作为高档礼品赠送。
    而送礼之人不一定懂茶,考虑到名气和面子,首选十大名茶国有老字号,不会考虑本地茶。
    思来想去,茶室是很好的渠道。
    能让顾客亲自品尝到头采茶的鲜嫩,继而购买,而后在圈子中产生口碑效应。
    所以,叶晗准备在花间集开一间茶室。
    随着茶树的生长,以后每年将有上万斤茶叶产出,品质也高于市场水平,需要长久的销售渠道。
    再者,2号门区域缺一个与1号门类似的饮品休闲区。
    可设置一楼为游客提供茶类饮品、茶点小吃,二楼为单独的茶室包厢,环境清幽不被打扰。
    在脑海中构想完毕,叶晗问系统:“当初150亩的规划是否能增加其他建筑?”
    系统:“可以。”
    叶晗:“那就好。”
    这样她就放心了,到时候与开荒300亩同时进行,不会引人注意。
    ……
    此时面对冯老板的请求,叶晗想到对方帮忙引进茶树以及良好的合作关系,委婉地道:“头采茶的产量太少,很抱歉不能提供;明前茶的产量若是足够,我们可以另行商议。”
    冯老板内心不由得一阵失落。
    贡品级茶叶,多么稀有啊。
    唉。
    但想想也能理解,人家叶园长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安排头采,必然有自己的计划。
    花间集的明前茶……
    以这次头采的顶级品质,明前肯定也不会差,绝对是特级中的上等!
    想到这里,冯老板失落的心情多云转晴,立刻道:“叶园长,咱们可说好了,明前茶您一定要给我留一部分,拜托拜托。”
    叶晗笑着道:“好。”
    头采茶的采摘一直持续了6天,每天都有80多斤的收获,合计产出506.2斤嫩芽,烘干后产出精品茶123.4斤,让冯老板既震惊又羡慕。
    我的老天。
    30亩的茶园居然能产出这么多的头采茶,他当初以为最多四五十斤顶天了,可如今的产出是他预想的近三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被同桌爆炒数次后终于黑化了(追妻火葬场) 赌 (校园,1V1) 师尊每天都在勾引徒弟(1v1) 很乖(1V1 高H)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锋入(糙汉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