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完美书屋 > 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 第946章

第946章

    被询问的郭承也有些惊讶,不过他很快也反应过来,高庆的儿子也在太学,能见到这篇颂文并不为奇。
    “是,我听此赋文与过往写法全然不同,心生好奇,特求一份观之。”
    “什么赋文与过往写法全然不同?”
    高庆还没来得及回答,一个身高九尺有余的壮……文人突然靠近了他们,他面容带笑,整个人明明衣衫整洁,却带着股混不吝的气息,让人难以形容。
    是太中大夫,东方朔。
    第419章 些许赏赐
    于高庆郭承而言,身为太中大夫的东方朔,无疑是一个很奇特的人。
    他才华虽高,却生性诙谐滑稽,甚至屡为惊人之举,早年于陛下的自荐,他整整写了三千篇竹简,让陛下看了两个月才看完,可倘若有大才,那陛下如此认真看完,肯定会给予要职,但结果只让东方朔待诏金马门。
    这就有些让人无法理解,陛下为何会花那么长时间,把那份自荐全部看完?
    高庆和郭承不知那份自荐的内容,鉴于多年与东方朔相处得知的品性,姑且认为那份自荐写得很有意思吧,而自荐后的事情也的确让大家觉着很符合这条猜测,毕竟正常人哪会去恐吓侏儒!
    不得不说,正是这些看起来不像是正常人能干的事情,才让东方朔从一众人中脱颖而出,但缺点也很明显,由于他行事过于荒唐,陛下显然将东方朔定位在了诙谐直谏的近臣身份上。
    这与东方朔本人想成为能够被陛下托以政务的重臣身份相差甚远,可他就是这种难以改变的诙谐性格,也因此无法改变自己在陛下心中的形象与定位,也算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仕图的略微不顺,并不影响东方朔本人日常,他大大咧咧地在郭承面前一站,对方迟疑片刻,就将纸张递了过来:
    “是明公最近于太学新讲的一篇赋文。”
    “奥。”
    东方朔挑了挑眉,伸手接过来赋文,边快速浏览,边道:“这赋文与往常还真是大不相同,竟能引得你们两位都看到了?”
    郭承不知如何应答,只能敷衍地回道:“也是凑巧,我们二人都与太学有些关系。”
    口口相传的时代,在有阶级或者行业壁垒的情况下,几年消息都有可能传不过去,可在同个行业内,个体又有往上传的打算,那在总人口也就是二三十万的长安城内将消息传到皇宫内部,还真不算多难。
    东方朔也明白这点,他微微颔首,目光却一直在纸张上不曾离开:
    “原来如此,这赋文还真有意思,是哪位……不太像是大儒所做?”
    一篇文章是否优秀,有时候并不看它有多少奇词僻字,而是道理是否深刻,又或者情感能否引发共鸣,这篇赋文言辞简单,可情感上却足够真挚,恐怕是民间贤良所为,只是后面的医师内容,却又迅速让东方朔推翻了自己的猜测。
    韩尚院她们来的这点时间,还不够认识一位有如此才华,愿意这么吹…赞扬陛下,还顺带着把女医事迹填上去的贤良。
    高庆只从儿子口中知道,这赋文不是明公所写,但究竟是谁所做,那就不清楚了,面对东方朔的询问,他只能摇了摇头,而一旁直接与荆博士接触的郭承就不同了,明公并未隐瞒这是他从京医院看诊时抄录而来的文章,写的人他也见过。
    “据说是从京医院的文书手中所得,那人名为顾迟,据说是前顾侍御史的长子。”
    “是他?”
    东方朔极为博闻广识。
    这不仅源于他在回答陛下种种问题上都能答上来,还源于自己本身就很擅长记忆,尤其是之前顾琬的事情闹得还不小,听(吃)了(瓜)一耳朵的东方朔,自然还记得此人的情况。
    他又扫了一遍文章,捋了捋胡须,脸上的笑意更大了起来,他将纸张一卷,握在手中,混不吝地开口:
    “郭兄,这赋文我先借用一番,翌日还你!”
    说着,东方朔便转身朝陛下所在的殿内走去。
    “哎?哎!”
    郭承真没想到东方朔能直接上手拿走,他瞪大眼睛,叫了两声,看对方走的方向,很快意识到他要干什么,随即无奈地闭上了嘴。
    这东方朔怎么就这么胆大妄为呢!
    胆大妄为的东方朔来到了刘彻面前,他笑嘻嘻地行了个礼,道:
    “陛下,臣有件大喜之事要恭贺您啊!”
    对于内臣,刘彻的态度颇为随便,除了一些必要的礼节,其它都可以省略,省略到什么地步呢,后来有位侍中马何罗就因职务之便,获得了刺杀刘彻的机会,直至进入寝室门口。
    当然,在刺杀之后,刘彻便开始逐步疏远侍中,但在这之前,侍中,包括东方朔这位太中太夫的行动和话语极为自在,见他这么过来,也不恼,反而饶有兴致地问道:
    “喔?什么喜事要恭贺朕?”
    东方朔将卷起来的纸张摊开,递至刘彻面前,笑道:
    “陛下您一看便知。”
    东方朔卖官司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刘彻看公文正看着有点烦呢,索性接过来这轻飘飘的纸张,大致浏览起来。
    对于刘彻来说,他看到的,听到的赞美,相较于后面的帝王,显然是比较少的。
    毕竟现在的造纸技术还不如唐宋明清发达,官吏们还在使用竹简作为文书载体,平日里都在想如何言简意赅地写文书,一卷沉重的竹简,能写完此次的政务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有空闲拍一大堆马屁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被同桌爆炒数次后终于黑化了(追妻火葬场) 师尊每天都在勾引徒弟(1v1) 赌 (校园,1V1) 很乖(1V1 高H) 膝盖之上(Over the knee) 锋入(糙汉1v1)